資訊中心
相關資訊
行業資訊
日前,臥龍電氣發布公告稱,擬定以17.1億元收購南陽防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份,布局防爆電機領域。對此,有評論分析認為,臥龍電氣此次收購有利于產品線的拓展,此前臥龍電氣一直專注于家用電機和工業電機領域的中低端電機生產研發,收購案完成后,產品線延伸至中高端電機的本體制造和整體方案解決。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電機行業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國內電機市場冗余、行業競爭無序、產品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有待解決,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我國電機市場的現狀及趨勢。
現狀:中小型電機市場競爭激烈,效率低下
電機被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煤礦、冶金、水利、工業制造等領域,電機作為機械裝備上不可或缺的組件之一,凡是需要對電能和機械能進行相互轉化的地方都要用到電機,因此整個電機行業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
在全球電機市場,通用電氣、西門子、三菱、ABB等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這些企業掌握著最先進的電機行業相關技術,在技術上占有一定優勢。而在中國,電機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產業,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國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電機企業數量高達3,132家,且歷年來呈增長的趨勢。
并且,中國電機行業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大中型電機市場集中度較高,中小型電機市場的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具體呈現為以下狀況:上市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因資金充足、產能規模較大、品牌知名度較高等原因,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占據了先機,逐步擴大了市場占有率;而數量眾多的中小型的、同質化的電機生產企業只能分享剩余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內形成“馬太效應”,促使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部分弱勢企業被淘汰。
2001-2013年期間我國交流電動機總產量從6,263.27萬千瓦/年提高到27,914.60萬千瓦/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3.26%。但8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電機系統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因此利用效率低下。
發展:高效節能為總體趨勢,“三化”細分具體要求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業內人士認為,小電機制造行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大中型電機制造行業卻向單機容量不斷增大、要求特殊化、多樣化、定制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對電機行業節能高效的要求是總體趨勢。
我國電機產品效率低下,與國外全面普及高效電機相比,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在使用三級以下標準的普通電機。受政府節能減排的需求,電機行業也急需提升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并且,相較于傳統電機,高效節能電機采用新型電機設計、新工藝及新材料,通過降低電磁能、熱能、機械能的損耗來提高輸出效率,其效率大約高出了3%-5%,而目前達到2級能效指標電機的占比不足10%,因此其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另外,在政策層面上,近年來政府制定了“補貼高效、禁止低效”的雙重推廣政策,特別是2008年以后,加快了淘汰低效電機及拖動設備的速度,加強了高效節能電機推廣力度;2009年,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將高效、超高效電機應用列入惠民工程;2009年和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先后發布了兩批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2011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布《關于做好2011年高效節能電機推廣工作的通知》。
而另外一份《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中則提出,到2015年,實現電機產品升級換代,50%的低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產品、40%的高壓電動機產品達到高效電機能效標準規范;累計推廣高效電機1.7億千瓦,淘汰在用低效電機1.6億千瓦,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改1億千瓦,實施淘汰電機高效再制造2000萬千瓦。因此,無論從產品本身還是政策導向上來看,高效節能電機都是未來中國電機行業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電機行業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國內電機市場冗余、行業競爭無序、產品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有待解決,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我國電機市場的現狀及趨勢。
現狀:中小型電機市場競爭激烈,效率低下
電機被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煤礦、冶金、水利、工業制造等領域,電機作為機械裝備上不可或缺的組件之一,凡是需要對電能和機械能進行相互轉化的地方都要用到電機,因此整個電機行業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
在全球電機市場,通用電氣、西門子、三菱、ABB等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這些企業掌握著最先進的電機行業相關技術,在技術上占有一定優勢。而在中國,電機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產業,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國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電機企業數量高達3,132家,且歷年來呈增長的趨勢。
并且,中國電機行業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大中型電機市場集中度較高,中小型電機市場的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具體呈現為以下狀況:上市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因資金充足、產能規模較大、品牌知名度較高等原因,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占據了先機,逐步擴大了市場占有率;而數量眾多的中小型的、同質化的電機生產企業只能分享剩余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內形成“馬太效應”,促使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部分弱勢企業被淘汰。
2001-2013年期間我國交流電動機總產量從6,263.27萬千瓦/年提高到27,914.60萬千瓦/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3.26%。但8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電機系統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因此利用效率低下。
發展:高效節能為總體趨勢,“三化”細分具體要求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業內人士認為,小電機制造行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大中型電機制造行業卻向單機容量不斷增大、要求特殊化、多樣化、定制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對電機行業節能高效的要求是總體趨勢。
我國電機產品效率低下,與國外全面普及高效電機相比,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在使用三級以下標準的普通電機。受政府節能減排的需求,電機行業也急需提升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并且,相較于傳統電機,高效節能電機采用新型電機設計、新工藝及新材料,通過降低電磁能、熱能、機械能的損耗來提高輸出效率,其效率大約高出了3%-5%,而目前達到2級能效指標電機的占比不足10%,因此其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另外,在政策層面上,近年來政府制定了“補貼高效、禁止低效”的雙重推廣政策,特別是2008年以后,加快了淘汰低效電機及拖動設備的速度,加強了高效節能電機推廣力度;2009年,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將高效、超高效電機應用列入惠民工程;2009年和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先后發布了兩批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2011年初,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布《關于做好2011年高效節能電機推廣工作的通知》。
而另外一份《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中則提出,到2015年,實現電機產品升級換代,50%的低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產品、40%的高壓電動機產品達到高效電機能效標準規范;累計推廣高效電機1.7億千瓦,淘汰在用低效電機1.6億千瓦,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改1億千瓦,實施淘汰電機高效再制造2000萬千瓦。因此,無論從產品本身還是政策導向上來看,高效節能電機都是未來中國電機行業發展趨勢。